在Ted 演講的頻道看了這部 喬許.考夫曼(Josh Kaufman, 世界級自學名師 ,專門研究自學方法)在Ted 演講的影片:
很有感覺,因為我總是覺得明明已經投入了那麼多時間在一項技能或是科目上、忙得不可開交,卻沒有比那些看起來氣定神閒的朋友好上多少,有時還比他們差!
看到這樣的場景會覺得特別心累,因為自己很笨、投資報酬率太差,所以不想努力了,也就這樣自甘墮落。
原本就常常聽到「一萬小時定律」與<刻意練習>的作者提到: 「我們需要花費一萬小時成為業界中的專家」,於是我也深信一萬小時定律,認為只要有練習就會很厲害!
雖然知道這樣的道理,但是我對它的理解也只是流於表面QQ。
一萬小時定律並沒有錯,他的刻意練習精神與20小時定律一樣(拆分任務、專心致志、即時回饋等),只是因為20小時定律的目的是為了能達到「能夠做這件事、自我練習並修正」的境界,也就是當我們停止從外界學習後,是否有能力可以自我練習、精進和修正的程度 。每天只要45分鐘,持續一個月就可以達成,而不像一萬小時(每天8小時,一周5天,持續5年)成為頂尖高手那麼遙不可及。
而且啊,這種「在多個領域的前25%」精神很適合用在需要斜槓人才的今日呢!
雖然有練習,但我也只限於「就練習阿」那種態度,只是表面上的窮忙,例如花三小時讀書,實際上也只是平均讀20分鐘就滑10分鐘手機,寫題目時又很不喜歡訂正,難怪搞的很累卻沒有太大成效!
卻還洋洋得意自己「讀了3小時的書」。就像吳淡如在她的節目上提到「有在練習跑長跑,卻因為在時間上寬容自己,雖然可以跑完卻總是時間壓底線」。
我也很認同「所謂快樂的學習,並不是純粹快樂;一定會在過程中有痛苦,只是快樂會多過於痛苦」,因為自律真的好難!
所以如果能找到一個老師,能夠督促自己前進避免懈怠,減少自己摸黑碰壁所花的時間,還能及時給予回饋,在自己認為快要撐不下去時給予鼓勵,這該是多棒的事情啊!
就算現在免費課程在youtube上一大堆,卻沒有每個人都是某個領域的高手,這也是付費課程以及上學的價值所在!
所以我應該要怎麼做呢:
重點就是要解決我對自己狠不下來的問題
「當我不想做某件事,我會有10000個藉口XD」
(1)在銷售方面加入公司的陌生開發團
(2)每天晚上做好隔天的時間規劃表(如果沒做,當下會覺得事情明明很多卻不知道從哪裡著手)
(3)預留「神聖時間區塊」這段時間不能安插別的事情
(4)詔告天下
(5)加入FB相關社團、加入課程,不會就問
最近學會了「模仿做得還不錯的案例」這也蠻有效的,繼續保持
希望不要再重蹈覆轍了!我只容許新的問題!